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服务于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将开展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大学生“若水杯”科普微视频创作大赛。大赛以“用创意分享科学奥秘,用影像记录科学之美”为主题,鼓励创作团队以微视频的形式,推动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开发,并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将大赛打造成为知名的苏州新兴科技科普宣传平台与窗口。
一、大赛内容
1.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协办单位: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合作发展局、苏州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团工委
2.参赛对象:
苏州工业园区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校学生。
3.选题范围
(1)重点选题范围:结合苏州市新兴产业、园区“2+3”特色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
(2)其他科普题材:空间科学、智能建筑、无人驾驶、无人机、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新能源、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新材料、环境保护、海绵城市、未来城市、城市垃圾分类、应急安全防护、动物、微生物、食品安全、运动科学、健康、心理、视错觉、经济学、化学。
4.选题要求
(1)科技前沿:反映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探索与重大进展,通过对相关科学问题和原理的解读,助于公众理解正在发生的科技变革及其走向;(2)科学热点:针对社会生活热点或经典话题,结合公众的兴趣点,用科学的声音准确释疑其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并提供理解这些问题的新视角;(3)新潮探索: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时长在3到5分钟的作品,形式不限,要求短小精悍,背景音乐动感,画面有冲击力。
5.内容要求:
(1)参赛者承诺参选作品的原创性,版权无争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科学性,不涉及商业宣传;(2)参赛作品通俗易懂,视角独特;(3)参赛作品能够阐明科学原理或体现科学精神,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可以有不同深度的理解。
6.时间要求
视频时长:参赛作品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内。
7.评审标准
(1)创新性:围绕作品选题进行创作,整体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创意;(2)科学性:正确、清晰地表达科学内容,或正确使用相关领域科学原理;(3)艺术性:设计思路清晰、完整,画面感强,视角独特,表达形式新颖;(4)趣味性:方案遵循传播规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二、大赛流程
大赛分为资格初审、初赛和决赛三个流程。由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初赛由大赛主办方邀请的专业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根据活动规则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作品将公布于网络,接受公众进行微信投票。决赛成绩由专家评审和微信投票结果两部分组成,专家评审权重占比为90%,微信投票占比为10%。
大赛时间安排:
作品征集:2019年9月16日——2019年11月15日
资格审查:2019年11月15日——2019年11月22日
作品初审:2019年11月22日——2019年11月29日
作品终审及颁奖晚会:2019年12月
优秀作品网络推广:2019年12月
三、参赛方式
1.报名方式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siso校科协”,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点击菜单“视频大赛”在线报名。

2.视频上传方式
参赛者在作品创作完成后,请于11月15日之前将作品上传邮箱:897759233@qq.com,上传要求:填写视频信息并上传,标题和标签须包含【苏州工业园区“若水杯”科普微视频大赛】,并附上影片介绍文字说明。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单位”。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名;二等奖4名,奖金800元/名;三等奖6名,奖金600元/名;最佳创意奖1名,奖金1000元;优秀作品奖8名,精美纪念品。
五、注意事项
1. 作品提交后不作退还,请各参赛人员提交前做好备份。
2. 要遵守相关国家法律及规章制度,严禁剽窃他人的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3. 参加微视频大赛作者(包括联合制作)须确认拥有投递作品的版权及著作权,由作品所引起的版权及著作权纠纷,大赛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4. 参赛者提供DV视频同时,附上主题介绍等文字说明。
5. 大赛主办方有权在网上公开作品。
6. 凡提交作品参赛,即被视为接受本细则的各项条款,主办方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和改评,追回奖项及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若水杯”科普微视频大赛主办方。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若水杯”科普微视频大赛主办方有权修改本章程、规则、条款或与本章程相关的其他规定。
苏州工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