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言子楼B414教室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生物科技学院教师梅啸正在通过线上会议平台为贵州山区的孩子主讲一堂题为《走进纳米世界》的科普直播课。这是我校科协主办的《空中科普课堂》第一期活动,该活动获得了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立项。来自校科协、青协的大学生科技服务志愿者参与了活动,活动得到了校团委、苏州工业园区迎春花爱心联合会的大力支持。

活动开始前,曾经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完小支教过的张社南老师与当地学校进行了连线,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流程。直播课堂上,梅啸从“什么是纳米”入手,向五年级两个班级90名孩子介绍了纳米材料是什么、纳米材料的形状以及应用,“纳米武器”“纳米药物”“纳米机器人”……纳米材料的神奇应用令小朋友们惊叹不已。梅啸绘声绘色地讲解给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大门,拓宽了孩子们的科技视野,他们纷纷表示期盼《空中科普课堂》的第二讲。

此次直播课虽然是“云端”之旅,但不妨碍孩子们与老师的沟通,现场摄像机、投影仪等机器在几台电视屏幕上不时切换着苏州现场与贵州当地的画面,让直播课有了更加亲切的感觉。课程结束后,孩子们还就他们感兴趣的“纳米材料”的话题与梅啸进行了互动探讨。

为了保证首次“空中科普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校科协做了大量的准备,充分调研,提前调试,在时间、平台、方式上尽量满足课程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课堂知识,校科协组织教师编写了配套此次课堂的讲义,并捐赠了文具提前寄到了当地学校。
空中科普课堂是以我校科协志愿服务队为主体,锚定科普育人的目标定位,面向全国乡村小学开展的科普教育行动。活动主要通过线上方式,贡献高校师生知识力量,打造公益性优质科普课堂,以期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带来更加多元化、宽口径、高水准的科学精品课程,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传递给青少年,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