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暑期 “三下乡” 双程实践纪实:校地协同强本领,红色研学铸初心

发布人:李伟 信息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2025-09-03 10:5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爱国主义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地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8月15日至17日,信息工程学院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在学院团总支书记梅钰的带领下,组织青年实践团赴江苏省徐州市开展系列研学活动。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与淮海战役红色圣地,徐州的“运河底蕴”与“红色基因”交织,为实践团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专业实践课”,让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既淬炼精神品格,又提升专业本领。

校地协同践真知:食药检中心解锁专业实践新场景

8月15日,实践团首站前往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开启产教融合专题研学。作为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技术机构,该中心是区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关键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及食品等产品的检验检测与质量评价重任,为实践团搭建了“专业知识对接行业需求”的实战平台。

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中心主任金礼围绕检验检测工作的核心价值与严谨标准展开介绍,并带领师生深入多个实验室,重点讲解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的应用原理。此外,实践团还观摩了超微量天平、全自动旋光仪等设备的操作演示,技术人员现场展示仪器在药品成分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让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操作实践。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子们亲身参与药品检验设备操作流程,深刻体会科技对药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一位学生在实践后分享:“亲手操作精密仪器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专业技术与民生安全的紧密联系,也更明白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有多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校地共建还呈现创新亮点——实践团提前发挥信息工程专业优势,成功开发“食品药品检验科技平台网页”。该平台以可视化形式完整呈现样品采集、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报告等药品检验全流程,将复杂的检验过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数字界面。金礼对这一成果高度认可:“学子们展现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正是检验检测行业未来需要的新生力量,校地合作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精准的方向。”梅钰表示,此次合作精准对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让学生在真实行业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

红色研学悟初心:淮海战役精神映照运河支前印记

8月16日,实践团循着红色足迹,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这座承载着“人民胜利”荣光的圣地,与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的“支前记忆”一脉相承。回溯淮海战役时期,大运河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更见证了“543万支前民工”用小推车、船只运送粮草弹药的壮阔场景,成为“人民战争”胜利的重要后勤保障线。今日的纪念馆,恰是这份 “运河与红色交织”历史的生动载体。

在“人民的胜利”纪念碑前,70块花岗岩组成的群雕象征着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团结协作,而展厅内“543万支前民工”的数字,与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名言相互呼应。讲解员特别提及:“当年许多支前队伍正是沿着大运河,用船只将粮食、药品运往前线,运河水载着的不仅是物资,更是人民对解放的期盼。”学子们在笔记中写道:“大运河的流水与支前民工的脚步声,共同奏响了‘人民胜利’的凯歌,这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民心向背的最好证明。”

“两种前途,命运决战”展区内,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手稿复印件的朱红批注力透纸背,《论持久战》油印本与整风文献组成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文献墙,让学子们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新勇气。而“淮海颂”展区的巨幅全景画《淮海战役》,则通过声光电技术,将运河岸边的战场硝烟、民工支前、将士冲锋场景立体还原——画面中,运河船只与小推车交错前行,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当年“军民同心保家国”的历史洪流。

实践赋能新征程:以青春之力书写时代答卷

从食药检中心的专业实践到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红色研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学子们打造了“专业成长+精神淬炼”的双维度成长平台。参与实践的学子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新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殷殷嘱托,把淮海战役精神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动力,以强国有我的信念苦练专业本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广阔天地中,用青春与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复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