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苏州5月14日电(李锦)张敏明,是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才出校门两年,眼前这位23岁的小伙子,从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一个小小的销售代表,连“跳”两级,现已成为部门的高级销售经理,负责整个东南亚和全球市场,月薪过万。一个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何来这么大能量?
“靠的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超强的综合素养。”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院长严世清认为,高等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而应该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服务外包学子参加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
龙舟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为迎接6月12日举行的苏州金鸡湖龙舟赛,从开学伊始,龙舟队的成员们就开始了每天必要的体能训练:10公里的有氧长跑、仰卧起坐、俯卧撑、重物提拉、单双杠上锻炼上肢力量……就是这支50多名非专业运动员组成的团队,将传统龙舟划得出神入化,谱写了一篇篇“龙舟神话”。2010年、2012年苏州端午龙舟赛男子组冠军、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锦标赛男女混合200米冠军、2012年第三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混合2000米第五名。
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赵强告诉记者,学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注重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自强进取、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生活氛围,打造龙舟文化品牌。
“这帮小孩儿真的不错!都很有拼搏精神,一船人一起训练,常常是手上磨出了水泡、血泡,直到熬成了老茧,才算出师!”每次提到龙舟队员,薛攀教练都赞不绝口。龙舟舵手马云飞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文化课学习时间,平时的训练都集中在清晨和夜晚,他们常常早上六点集合锻炼体能,晚上十点半结束下水训练,暑假的集训凌晨三点就要爬起来。“划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更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年来,龙舟队已成了我的感情归属,和队员们一起吃苦、一起追梦,由此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拼搏的激情。”
在龙舟队的带领下,学院啦啦操队、英语社、伽蓝文学社等4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社团活动几乎涵盖所有学生。与此同时,学院还每月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评弹、昆曲等艺术名家来校表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礼仪教育,编制外包学院《礼仪手册》,成立校园文明礼仪纠察队。
龙舟文化加上学院的“尚同于学、尚礼于人”校训,融汇成服务外包学子强大的精神内核。数字媒体系学生杨庆洲在捡到有巨额现金的钱包后,主动归还失主;信息技术系学生杨吉荣获2012年江苏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人榜提名奖。

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首批项目开业

第二届苏州创博会上,学院数字媒体系华丽亮相
专业创业争当学生“小老板”
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有一块黄金宝地——下沉式广场,从西到东,分布有我爱水果速递吧、“牛仔芭比”奶茶店、学跃体育、辰祥盛典等12家创意小店。这里是学院专门规划开辟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数字媒体系大三学生刘玲,是“三布创业手工坊”的学生老板。她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密切结合,设计制作DIY的动漫手工艺品,她小店的产品以特色和设计取胜,深受师生喜爱。在2012年“第四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首届漓江动漫大赛”上,她设计的《西游记》人物周边产品获得“最佳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奖”。如今,这个小店已有几十个“铁杆”顾客,每月纯盈利收入达五、六千元。
“我爱水果速递吧”的学生老板胡赛,是金融系的一名学生,他的店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水果店,他将水果店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辟了网络水果超市,为周边的公司白领、高校学子提供便捷服务。“我不仅仅要卖水果,更要卖服务”,胡赛这样说,他将每个水果的营养价值,搭配优势都附在每份出售的水果上,让大家既享受水果,又懂得养生。目前,他已经筹划开出第三家分店,日营业额达到1000元。
“我们鼓励学生创业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创业,创业更是一种锻炼学生能力的手段。学生要在创业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体验课堂知识的运用程度,并在实践中发挥发展开辟出新的真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志卫如是说。
“对学生创业项目实行房租全免,并派专门老师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指导。”2011年底,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中心负责人王艳老师说,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学院还与政府指导部门联系,开展2期创业模拟实训班,共培养189名有意向创业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外教课堂

心理辅导中的紫手环不抱怨活动。(资料图片)
综合素养铸就核心竞争力
09动漫2班的陈军,在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从苏州城东到城西,他每天要换乘3趟公交、折腾2个小时去上班,就这样风雨无阻,坚持了半年后,他从10多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最后被企业录用。“他不是实习生中最优秀、技术最好的,但却是最踏实、态度最好的一个。”公司HR如此评价。
"要争夺服务外包领域的话语权,学院坚持细分市场、错位发展。”严世清告诉记者,针对服务外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外语应用能力,以铸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要让每个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学院强化外语教学,开设了英语、日语、韩语课,并把英语课当成专业课来上。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英语课程在量上要翻一倍,设置了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并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模拟职场环境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曾经有专业课老师提出异议,认为外语课占用了大量专业课时间,但学院坚持如此,而且配备的40多位公共课老师中,有30多位是英语、日语教师。
与传统高校不同的是,在服务外包学院,没有《大学语文》课,取而代之的是《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这是学院张建亮老师在进行市场调研后,自己编写的系列教材。“把国学经典融入基本礼仪和服务外包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适应职场,培养职业人。”
在这里,记者还听说了一个新鲜词:压力管理。从新生入学开始,学院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构建起院心理咨询中心、系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立体心理三级体系,并成立了一支持双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队伍。2012年全年未发生一起恶性心理健康事件。今年年初开学,学院发现3位同学有心理问题,在辅导员第一时间介入后,现已由家长配合送入医院治疗。
每到毕业季,服务外包的学生都是企业争抢的对象。学院连续两届毕业生实现了100%签约就业,其中在苏州本地就业的比率达7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80%。今年才5月初,学院已有90%以上的学生签约就业。“从踏进校门起,就没担心过就业问题,因为我们所学的都是企业所需的。”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如是说。
[责任编辑:单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