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找寻独特的人才培养通道

发布人: 信息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013-05-14 15:33

 

2012年12月13日,我院举办2012年校企合作战略研讨会。

 

    5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产业沙龙之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举行。在数字媒体系创意技术展示阶段,以水墨动画技术为基础制作的“长三角动漫嘉年华宣传片”、“体感交互的漫游系统”、“3D数字沙盘导示系统”以及代表虚拟现实系统最高制作水平的学生学期项目作品惊艳亮相,让前来对接项目的企业家们大开眼界。

     “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我们企业想要的。”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利明表示,经过前期对接,公司已经与学校有了合作意向,通过这次沙龙项目展示,她已决定与学校进行项目合作。

     学院院长严世清教授告诉记者说,学院由苏州工业园区政府投资8.9亿元建设,是园区为产业转型发展打的一张“人才牌”。“江苏省现有128所高校,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是其中第124所。这样一所年轻的院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突围,必须打破常规,通过细分市场、错位发展,找到一条独特的人才培养通道。”

     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扛起转型升级的大旗:1400多家各类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形成了软件外包、动漫外包、医药研发、第三方物流等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先后成为全国唯一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发展”试点区域和第一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在这场博弈中,于2008年5月,催生了“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这是近五年内,江苏批准新建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非常不易”,严世清坦言,这是沾了“服务外包”四个字的光。中国众多高校中,独立使用“服务外包”,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为争夺服务外包领域的话语权,更好地服务园区产业转型,学院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为产业办教育。”严世清说,“我们的学生不是在车间,而是坐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以电脑为工具,会外语,结合现代管理手段,面向全球提供服务。”

    在服务外包职业学院1000米范围内,分布着生物纳米科技园、创意产业园和苏州国际科技园。这样的地缘优势,使得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对园区产业调整能灵敏作出反应。2011年,园区提出优先发展纳米、生物医药、云计算三大产业,学院“闻风而动”,将信息技术系分成信息技术系与纳米技术系,并在纳米技术系设置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及应用、微电子技术三大专业,专业设置完全契合园区的发展战略,其中,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后发现,在苏州服务外包领域,ITO、BPO和KPO这三大重点业务的人才需求最为紧缺。针对这一状况,学院开设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8个专业33个专业方向,实现了学院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高度铆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学者王晓红,2011年到合肥、苏州、成都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后表示,我国服务外包人才方面存在总量缺口较大,高端人才尤其短缺;人才能力较弱;人才流动性较强等问题,需创新服务外包企业与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项目化教学+强化外语+综合素养培养,我们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志卫告诉记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外包需要大量掌握外语,以IT为基础、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学院整合服务外包行业课程资源,构建了“2+3矩阵”式现代服务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开设公共素质、公共技能课程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真刀实枪接项目、做项目,并开设《IT素养》、《服务外包概论》等课程,培养职业人。

      同时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开设了英语、日语、韩语等课程,并把外语课当成专业课来教。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英语课程在量上要翻一倍,设置了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并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模拟职场环境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据悉,该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达到60%。

     在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一变。而在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岗位需求,实时调整、年年更新。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开设生物信息技术及应用专业的高校,学院与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定向培养人才,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派老师下企业了解市场,这个专业今年秋季的课程已调整了十多次。

     “这在于学院体制机制的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说,学院专门成立了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40位专家学者、政府和行业代表、知名服务外包企业专家担任委员,定期举办学院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为学院发展把脉。而学院的各类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在不同的课程需求之间灵活分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将学院建成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示范性的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严世清说,“高等教育是学生获得教育的最后一环。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学生即使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这所学院,我也能够给他们提供不比任何名牌大学差的教育和学习条件,希望他们从高校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

 

 

 (责编:伊鑫、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