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苏州日报]深融园区产业发展 打造外包学院样本

发布人: 信息来源:事业发展中心 2019-05-20 15:09

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也是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作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工程,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于2010年正式建校,是一所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坐落于名校云集、产业集聚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校园占地424亩,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学院、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等二级学院。现有教职工近300人,在校生约5500人。

学校致力于打造“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成为“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校至今,师生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6项,省级一等奖109项,学生的多岗位适应性受到企业好评,企业年均满意度达98.20%,年均就业率高达99.19%。

多年来,学校秉承园区“先行先试”精神,坚持“为产业办教育”的办学宗旨,坚持“为园区育人才”的特色定位,根据园区人才需求,提前布局主动作为,助力园区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助推园区相关产业链快速集聚,于2014年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10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4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校验收,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了学校“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大背景下,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度融入园区发展,体现外包学院的责任与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外包学院样本’,在攻坚克难中弘扬外包学院‘拓荒精神’,走出高端发展、品牌发展的新路径。”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表示。

 

  改革创新“完全学分制” 全力培养跨界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商学院金融专业学生任厚庆,通过跨界学习,熟练掌握VR与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技能,甚至还与知名大学本科生同台竞技,斩获苏州工业园区首届大学生科普微视频创作大赛唯一的一等奖。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折射的正是服务外包学院跨界融合型人才卓越的培养成果。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金融,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掌握商务管理知识……这样的现象在外包学院的学生中并不少见。近年来,学校以职业岗位“能力跨界”新需求为导向,打破以专业建设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构建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确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跨界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成“分层多元,跨界互选”个性化课程体系与进阶式“33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实现课程跨界、多科融合、文理互通。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取传统计划制或学年学分制,外包学院创新性地推出完全学分制。专科培养总学分为130学分,除了10个德育学分外,120个课内学分中选修学分达到72学分,占课内总学分60%,同时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文科”“理科”“艺术”专业互选达6个及以上学分。“我们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校内所有课程,实现跨专业、

跨学科学习,有效实现立德树人、多科融合、文理互通、课程跨界以及知识融合。”服务外包学院教学服务中心主任杜梓平表示。

如此完整严谨的学分体制背后,是学校丰富庞大的课程体系的支撑。据了解,学校共面向学生推出优质核心课程70余门,优质通识课程200多余门,开发在线开放课程31门,出版教材33部。同时,学校还与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课程置换总计58门,互认学分185个。

跨界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跨界师资队伍的打造。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积极解决教师跨界能力培养的难题,大力培养教师“专业”“职业”及“视野”三种跨界能力。截至目前,教师高级职称比例提升至34%,硕博士比例达97%,建立18个企业教师实践工作站,建成199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6%。

据了解,由学校改革举措形成的成果《跨界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荣获了含金量极高的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构建四大合作机制 着力打造校企“互融共生”命运共同体

 

作为北美基因测序市场第一品牌,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就与学校开展了合作,并于2016年入驻学校创客汇,投入国际一流的设备用于基因测序研发,并与学校教学、科研共享共用,校企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联合培养,学生一半的课程都在企业完成,双方共同培养了123人,金唯智录用毕业生96人,企业也于2018年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百强企业,校企互融共生,相互依存,如今共同打造了金唯智生物科技学院。

助力园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服务外包学院也已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赫伯罗特企业管理服务(苏州)有限公司,2017年先后3次来校考察,洽谈校企合作,并于2018年成立公司,正式入驻园区2.5产业园,与学校共同开展实习实训教学,今年该企业成功录取学校11位毕业生,采购161吴佳怡同学已获该公司赴德国3个月培训的通知。

学校依托“独墅湖创客汇”,打造产教融合的载体,吸引优秀合作企业入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推进校企融合发展。目前,

“独墅湖创客汇”已经成为江苏省众创空间、苏州工业园区云彩孵化器,入驻与学校专业设置紧密贴合的企业12家,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动漫、多媒体等领域。近三年,入驻企业共接纳实习生数990人,录用毕业生数164人,承担课时数4614课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数31项。

目前,学校依托“苏州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协会”“校企合作战略研讨会”三大合作平台,已与225家企业开展了专业共建、订单培养、师资互聘、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等8类共建模式,共建嘉环ICT 学院、金唯智生物科技学院、易康萌思电子商务学院、东吴智慧物业学院、展翼人工智能学院等6个企业学院。

服务外包学院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孙建告诉记者,多年来,园区服务外包学院紧密对接园区重点产业,以构建“产教互融、校企共生”的“互融共生”发展机制为核心,形成了基于职教集团的“平台合作”机制,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共建”机制,基于独墅湖创客汇的“融合发展”机制,基于企业学院的“共同治理”机制等四大校企合作机制,成功实现产教互惠共赢。

 

  紧密对接园区产业体系 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提供支持

 

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检疫等3个专业与苏州工业园区17家生物医药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截至2018年7月已累计招生382人,并有131名毕业生被合作企业录用,在实现毕业生月薪万元级别的高薪就业的同时,也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园区提供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产业复合型紧缺人才。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逐步形成“2+3”特色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所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外包学院遵循“为产业办教育”的办学宗旨,专业建设紧紧围绕“2+3”产业体系开展专业布局动态调整,针对苏州地区服务外包领域人才需求最为紧缺的ITO、BPO和KPO三大重点业务领域,建设与园区高端高新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开办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药品生产技术、微电子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与审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资产评估与管理、数字出版等近30个专业,实现了学校专业链与园区产业链之间的高度铆合,推进服务外包业务领域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

在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服务外包学院积极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与江苏省商务厅共建的“江苏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入选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智库联盟”,被确定为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先后承接了《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三五”规划》等8项政府项目研究,直接参与了政府决策规划,并为泰州、徐州等地服务外包产业“十三五”规划提供专业化支持与服务。作为省级智库,该中心已经成为江苏服务外包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权威中心,为园区、苏州甚至江苏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此外,学校搭建了“一联盟、二中心、三基地、四方联动”的产学研培体系,为园区企业开展各类科技服务项目累计达259项,到账金额达1322万元,社会服务收入达2721万元,开展社会培训90余项,累计培训36613人天。学校还紧跟园区“走出去”战略,在合作地开展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作用和校企协同共生的叠加效应,为园区经验落地生根提供了人才保障。

《苏州日报》5月20日 B01版 

苏报记者 崔阳阳 苏报通讯员 倪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