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菜,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近些年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绝大部分净菜加工设备都非常简陋,基本上依赖于加工工人的手动操作,造成了净菜质量不高,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信息工程学院根据不同果蔬的采后生物学特性,利用现代保鲜技术可使净菜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设计出了净菜工作社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开发、驱动专业交叉,营造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提升老师与学生的技术交流。
信息工程学院移动互联网技术系主任周晨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项目时,强烈感受到只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开发,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为此,专业老师们从2015年 11月开始主持设计净菜工作社,通过在校内贴海报,参加项目开发的活动,一大批有实力的、想挑战的学生们踊跃报名加入了净菜项目开发的团队。每期工作社设定一个项目功能模块,设计和技术团队紧密合作,陆续完成了净菜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净菜微商城的开发项目。

学生的热情远远超过了老师们的想象。参与工作社的成员中,有软件、网络、通信各个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前在各自的开发室做项目开发,彼此都陌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对学生进行跨专业交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周晨老师说。
不同专业的学生们虽然平时学的专业不一样,但工作社有一个学习阶段,自主学习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框架、开发语言、服务器和开发软件的配置等问题。老师在学习阶段都会专门指导学生,为学生录制课程。每周五晚上,老师还会出题,测试学生的水平,学生也经常会和老师讨论技术知识。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月工作社基本都能完成项目的三分之一。从去年11月工作社组织这个净菜项目,开始系统规划和分析设计,12月份正式进入开发阶段。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上线阶段了。
学生在净菜项目中有怎样的改变?学生们之前往往是比较被动地被老师“导学”,工作社的理念则是“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create a team spirit),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欠缺,从而主动、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变化不仅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甚至还有“我们一起学”和“我们互相学”。每周五晚上,老师会带着跨专业的同学们“补技术课”。通过净菜项目,他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还锻炼了产品开发甚至经营的能力,收获颇丰。

学生不仅是净菜项目的主体,也是积极的传播者和联络体。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合作,推动了各自导师和实验室的联系,实现了更高层面的“专业交叉”。
学术志趣是点燃学生创意的火种,课业挑战是学生创新的助燃剂。净菜项目,正是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加强课业挑战的一种探索。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竭力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探索将传统专业与创新创业实现交叉与耦合的新模式,以满足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适应生活,而非适应学校。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